数控机床有多重要,来看看对西方工业的影响有多大~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一直把高档数控机床系统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实行出口许可证制度。特别是冷战时期,对中国、前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实行封锁禁运(成产了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正式名字是“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是1949年1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秘密成立的,后来于1994年解散)。
由此可见,高档数控机床系统对一个国家的航空、航天、军事、科研、精密器械、高精医疗设备等等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2000年,美国考克斯报告就以中国进口了16台二手四轴、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为借口,指责中国“偷窃”美国尖端技术;2007年6月20日,美国又进一步将高档数控机床等20个大类产品列为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的对象。
爱好军事的同学可能知道著名的“东芝事件”:上世纪末,日本东芝公司卖给前苏联4台五轴联动的数控铣床,用于制造潜艇的推进螺旋桨,结果潜艇的静音状况上了几个档次,使美国间谍船泊听不到,所以美国以东芝公司违反了“巴统”协议要惩处东芝公司。
潜艇噪声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螺旋桨推进系统,螺旋桨的形状与结构直接决定了噪声的大小,各国无不将其视为潜艇最核心机密。
由于要使水流不发出紊流和空泡,螺旋桨表面要求符合复杂的空间曲线和很高的表面光洁度,这要求有非常高级的多轴数控机床加工。
一般说,螺旋桨的叶片越多、角度越大,噪声就越小,所以目前最流行的是叶大侧旋低噪声螺旋桨;如果有一片桨叶较小或较大,较重或较轻,都会造成整个桨运转不平衡,产生振动,进而发出噪声。
“东芝事件”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上个世纪60年代末,苏联情报机关在美国海军机要部门建立的间谍网不断获得美国核潜艇跟踪苏联潜艇的情报。
苏联潜艇的噪音很大,美国海军在200海里以外就能侦测到,苏军如果不能及早消除潜艇噪音,不管建造多少潜艇,打起仗来,它们都逃脱不了“折戟沉沙”的命运。要消除潜艇噪音,必须制造出先进的螺旋桨,而这就要依靠计算机控制的高精度机床才行。
为了改变危险局面,苏共中央政治局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从西方国家获取精密加工方面的高新技术。1979年底,苏联克格勃经过精心策划终于找到了机会。在巨大的商业利益的诱惑下,东芝公司和康士堡公司同意向苏联提供四台mbp-11os型九轴数控大型船用螺旋桨铣床。这种高约10米、宽22米、重250吨的铣床,可以精确地加工出巨大的螺旋桨,使潜艇推进器发出的噪音大大降低。
这四台精密机床顺利到达苏联并很快发挥作用。到1985年,苏联制造出的新型潜艇噪音仅相当于原来潜艇的10使美国海军只能在20海里以内才能侦测出来。
1986年10月,一艘美国核潜艇因为没有侦测到它正在追踪的苏联潜艇的噪音而与苏联潜艇相撞。
1987年初,美国人掌握了苏联从日本获取精密机床的真凭实据(1985年,东芝公司负责该项目的熊古独因被公司解雇,他向“巴统”总部报告了这一事件)。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警视厅对东芝公司进行突击检查,查获了全部有关秘密资料,并逮捕了涉案人员。在以后的几个月里,美国朝野群情激愤,再三谴责日本,并对东芝公司进行了制裁。当时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不得不美国表示道歉,日本方面还花1亿日元在美国的50多家报纸上整版刊登“悔罪广告”。
我们再看一个关于数控技术影响军事能力的例子:在今天,精确制导武器的拥有程度和运用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精确制导武器会同电子战、军事指挥自动化系统构成了现代战争的三大支柱。现代战争中一大堆精确制导武器,什么战斧巡航导弹jdam、先进地地导弹、先进中距空空弹等等,无一不是精确制导武器的典范。但是在这些战果卓著、名头响亮的武器背后,必须靠一种重要的保证设备一惯性导航设备。
惯性制导系统安装在导弹上面,主要有陀螺仪、加速度表、制导计算机和控制系统。陀螺仪是一种能够精确地确定运动物体的方位的仪器,制导系统的导航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陀螺仪机械加工精度。中国在东风25导弹上进行了投射动力弹头的试验,经过飞行1500公里后,精确命中了一个半径5米的地面目标。俄罗斯称新型导弹试射成功,命中精度偏差为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