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印刷适性检测”,简称 ppt(paper printability test),是中国版协联合四个单位做了两年多的项目,在出版、造纸行业中有一定的影响,并且 ppt 已经逐渐成为连接出版、印刷、造纸行业的桥梁,成为为科研和市场服务且被普遍看好的项目。
有很多人关心做“纸张印刷适性检测”这件事的目的。简单说,是作为消费者,出版社、印刷企业需要了解纸张的质量,了解纸张的印刷适性,希望通过在使用某种纸张之前就能很清楚的了解纸张的各项指标,有针对性地采购。随着对各种纸张的不断了解,纸张市场的层级就清楚了,选择的机制就建立起来了,这是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志。毋庸讳言,检测纸张对造纸企业是机遇与风险并存,中国版协会努力为优质纸张做市场推广,这从编制《北京地区纸张采购目录》的方法可以看出,这是双方的利益所在。希望造纸企业更多从机遇的角度,积极地对待 ppt,把风险作为改善质量和经营的动力。
科学研究:改善纸张质量
纸张的印刷适性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课题,搞清楚很不容易,需要多年持续的努力,中国版协牵头来做这件事,主要依靠专家,依靠正规的实验室,而研究的结果会促进出版社、印刷企业向量化的工作模式转变,尤其是出版社,现在出版社选择纸张的标准其实是很含糊的,希望有朝一日出版社能用一系列的数据把自己要的纸张说清楚,这些数据的来源之一,就是 ppt 所做的工作。
“纸张印刷适性检测”的检测方法,也经历了变化。ppt 的基本方法,是在相同的条件下,观察、分析不同纸张的差异。从实验室方面说,所有纸张在同一个实验室做物理指标的检测可以做到,但有资质和避嫌的问题,主要依靠国家实验室,也在企业实验室做过一次,原则是:实验室必须具备国家权威部门认证的资格,但不一定非国家实验室不可,与检测有利害关系的企业实验室应当回避,这样才公正。至于印刷条件,同一时间、机器、油墨、环境、人员都可以做到一致,问题在于各种纸的印刷怎么安排。开始时是每一种纸印 100 张以上,然后擦版,再印第二种纸,这样的好处是能考察纸张的印刷运行适应性,褶皱、掉粉掉毛的情况能反映出来,问题是各种纸印刷之间要停机,再启动的印刷条件肯定或多或少发生变化;后来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了各种纸不停机连续印刷,保证每种纸各 5 张放在一起 30 秒钟之内印毕,得到最大的同时性,放弃考察印刷运行适应性。专家认为,这样测出的数据、观察的印样具备最大的可比性,而印刷运行适应性可以通过“纸张表面强度”等指标间接考察。改用新的方法后,也使得 ppt 一次集中检测大量的纸张成为可能。
两种模式评价 ppt
评价方法目前有两种模式。“目测+数据=综合评价”是前期使用的方法,把测量数据和印样一起提供给专家,由他们各自结合目测做出综合评价。后来改为“目测评价+数据分析+综合分析”,改动的实质是把经验评价(目测)独立出来,作为决定性的评价,而其他的分析只起辅助的作用。理由是:印刷品最终是给人看的,因此目测是决定性的,数据的价值在于它与经验的一致性,目测与数据相互校正,但数据最终要服从目测,服从于经验丰富的、专业的眼睛。坚定地相信我们的“亲眼所见”,对 ppt 是至关重要的,ppt 依赖目测,也希望最终超越目测,把经验转化为理论。其实这也是科学研究的一般情形,例如 cie 色度系统就是基于对人的颜色感觉的统计得来的。
ppt 需要适当分解,因为市场监督是判决性的研究,是通过简明的方法得到确定的结论,例如各种纸张印刷适性的优劣比较,它需要简明(目测为主,少量数据),大批量,高频率;而印刷适性研究是一种相关性研究,即在诸多因素之间建立联系,看哪些是强相关,哪些是弱相关,哪些貌似相关其实不相关,这种研究需要周密设计和大量数据(复杂),适当批量(成本和效率),频率要求弱。显然两种研究的要求不一致,各有针对性,各有价值。ppt 前期努力同时实现双重目标,而最后选择了目标分离,即先做简明的市场监督性质的检测,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样品做进一步的相关性研究,简明的监督向社会公布结果,复杂的研究没有公开,因为相关研究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可能性,需要相当的积累才行。
怎样的范围是有效的
ppt 的结论是有效的吗?或者说在多大程度上是有效的?
质疑之一:一个企业有多种产品,每种产品都在源源不断地生产,抽取其中一种样品做检测,能说明什么?第一,抽检不是普查,抽样是普遍适用的方法;第二,只要抽检的是 a 企业的产品,就反映 a 企业的真实情况;第三,一次抽检偶然性较大,多次的抽检就可以降低偶然性;第四,如果企业有一定程度的配合,ppt 可以缩小抽检范围,并动态地反映企业的运行情况,例如连续检测 a 企业 a 号机的 m 类产品,可以降低偶然性。
与此类似的质疑是:ppt 所检测的纸张有限,而据此编制的《北京地区纸张采购目录》对企业产品的评价(排名)却有某种全面的导向,是否合理?也是偶然性的问题。通过提供备注的办法来降低误导,比如说清楚企业的产品结构,注明抽检的样品属于何种情况,但这不是针对偶然性的,企业的某类产品难道不是应该有相对稳定的质量标准吗?
质疑之二:好的印刷效果是综合印刷条件(如设备、油墨等等)与纸张相互适应的结果,如果固定印刷条件,则其印刷效果只反映纸张对既定印刷条件的适应,而排除了调整印刷条件适应纸张的可能,这样的检测能说明什么?其实,好的印刷效果成因极其复杂,ppt 的方法就是把纸张对印刷的适应性孤立出来做考察,换言之,ppt 不是追求最好的印刷效果,而是关心纸张对印刷能适应到什么程度。再者,ppt 将印刷条件控制在标准状态(常态),而不是某种极端条件,纸张理应在标准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因为这些纸张不是为特定目的制造的,而标准印刷条件下的印刷效果差异,基本上就是纸张适印性能的差异。
(作者为中国版协 ppt 项目负责人)
信息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报